思源马研学术论坛第三期“全球南方与国际法:涵义、问题及展望”顺利举行

1112日,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思源马研学术论坛第三期在思源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张乃根教授,作题为《全球南方与国际法:涵义、问题及展望》的学术报告。论坛由法学院副院长蔺捷教授主持。

 


张乃根教授首先从概念辨析切入,系统梳理了全球南方在国际法语境下的定位与演进。他指出,南方作为见诸《设立南方中心协定》等条约与联合国决议的术语,具有实然的法律属性;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南方虽尚未成为正式法律用语,却代表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性身份认同,指向国际秩序变革的应然方向。


针对全球南方相关的国际法根本性问题,张乃根教授重点剖析了国际法历史中的文明标准及其殖民根源。他回溯了从维多利亚、格劳休斯到瓦特尔等早期学者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法自起源即存在的双重性:既有调整殖民与被殖民南北关系的不平等一面,也包含主权国家间竞争共处的平等规则。他强调,正本清源,破除西方中心的文明叙事,是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前提。

 

在此历史与法理分析基础上,张乃根教授提出,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是引领全球南方未来的核心。他阐释,合作共赢不仅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行为,更注重共赢的结果,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平等互利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联合国宪章》促进国际合作宗旨的当代践行。

展望未来,张乃根教授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与中流砥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新开发银行等机制,正在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性公共产品。他特别呼吁青年法学学子投身国际规则制定,将全球南方的宏大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则与制度,为推动国际法治朝着更加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全球南方内部的大国协调、南南合作机制化建设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思想的交锋深化了大家对全球治理与中国担当的理解。

本期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思源马研学术论坛将继续聚焦前沿理论与重大战略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