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学校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国际经贸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理论与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博士后)及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成功举办。论坛以理论与应用经济学前沿议题为核心,搭建起跨校青年学术人才深度对话的平台,旨在凝聚青年智慧、碰撞思想火花,助力学科研究质量与实践价值双提升。

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何欢浪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汪建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焦振华教授主持。

何欢浪在致辞中对海内外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重点介绍了学院发展成效:人才培养方面,本硕博年招生规模突破1000人,构建起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育人体系;学科建设上,应用经济学在2025年“软科”排名跻身全国同类学科前10%;科研创新领域,本年度斩获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含2项重点项目,彰显了强劲的科研实力。

汪建新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办学积淀与发展成果。作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学校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构建起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拥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8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形成了完备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开幕式上,焦振华还详细介绍了学校博士后招聘政策、待遇保障及管理体系,向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发出诚挚邀约。
经过专家组严格评审,本次论坛共遴选出24篇优秀论文参会宣讲。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理论与应用经济学前沿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度学术研讨。


论坛设置五个平行论坛,分别聚焦“制度型开放与经济增长质量”“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创新”“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平台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五大主题,进行分组论文报告。青年学者的研究视角兼具微观洞察与宏观视野:既有聚焦技术进步与企业生产效率关系的微观探索,也涵盖关税政策、国际贸易、产业链安全及宏观经济韧性等宏观议题,充分展现了经济学领域的多元研究方向与前沿探索活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经济学领域青年学者搭建了互学互鉴、协同创新的学术桥梁,更有效促进了跨校学术资源联动与思想碰撞。与会学者及旁听学生均表示收获颇丰,论坛圆满达成预期目标,为理论与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术力量凝聚与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