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院长论坛”在松江校区学思楼A1智慧教室成功举办。论坛由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张云主持。
本次论坛以“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金融人才培养”为主题,汇集二十多位来自全国高校的兄弟学院院长,围绕“金融强国战略对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金融科技与 AI时代的课程再造与能力重构”“政企研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产业学院与‘真问题’课堂”“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全球胜任力培养路径”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为推动金融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开幕式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代表学校致辞,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和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会议以金融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为契机,探讨金融强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既是对学院30年育人历程的总结,更是对金融高等教育使命的回应,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他在回顾金融管理学院发展历程时指出,学院始终与国家金融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金融人才。当前金融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考题,诚挚期盼与兄弟院校构筑更加紧密的“金融教育共同体”,在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金融学科建设路径,为金融强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与智力支撑。

会上,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万光彩阐述了如何构建中国特色金融自主知识体系,以及在此背景下金融学教材建设情况;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王营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分享了如何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经验;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方霞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讨论了金融如何支持地方经济等问题;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先华分享了如何结合金融、航运、法律打造差异化专业,在航运金融方面形成专业竞争优势的探索和实践;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向前分享了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加强文化交流以应对国际化挑战的实践经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浩分享了依托外语优势实施“金融+外语”学科交叉融合的经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分享了央财强大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构建中国自主金融知识体系,夯实课教育人根基,培养拔尖创新金融领军人才等成功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余明桂介绍了该院“不良资产处置”方向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方案的设计与做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开国从“校内+校外”双交叉的角度分享了人才培养经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范体军提出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工程、科学、技术交叉结合,构建复合型培养通道;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高汉认为金融人才培养要重视合规意识和法律风险意识;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殷凤从内容维度、形态维度、跨学科维度分享了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指出要坚定金融学科自信,胸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曹啸介绍了交叉人才培养教学试点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董青马从课程、项目、竞赛和平台等角度分享了金融人才培养的突破路径。
本次论坛立足新时代高等金融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紧扣“金融强国”战略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搭建了一个集思想碰撞、经验共享、合作对接于一体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围绕关键议题,贡献了极具前瞻性的理论观点与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现场研讨气氛热烈、成果丰硕。论坛形成的共识与展示的典型案例,不仅为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培养模式再创新、评价标准再完善提供了系统参照,也为学院优化专业和培养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质量保障提供了立体化、操作性强的改革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