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文明交流互鉴大局,近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章益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率“外经贸·新视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上海嘉定博物馆,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团队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合创新团队、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师生代表组成,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构建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传播新范式。
调研团队与嘉定博物馆开展合作座谈会并签约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嘉定博物馆副馆长王光乾、嘉定区竹刻协会秘书长杜以志、嘉定博物馆宣教负责人钱婷婷出席活动。
章益国在交流中表示,嘉定竹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对于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其承载的超越时代的匠心精神与普世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并服务当代、面向世界。他勉励参与调研的师生团队要深刻理解这些价值,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馆方详细介绍了嘉定竹刻在保护传承与国际传播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同时指出了缺乏统一的多语译介体系、市场两极分化导致行业生态失衡、传承断层危机日益严峻等核心问题,并表示在术语翻译、跨文化叙事、数字传播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亟需高校提供理论与人才支撑。
张蔚磊对此积极回应,强调外语学科是贯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外语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打破语言藩篱,通过语言能力与文化研究、数字技术、国际视野的融合,将嘉定竹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转化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基于此共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与嘉定博物馆现场签署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协议,章益国与王光乾为基地揭牌。随后,双方就依托基地组建联合研究团队、推动人才双向交流,构建长效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后,调研团队在馆方引导下参观了嘉定竹刻博物馆,对这项非遗的技艺精髓和文化内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体悟。
此次调研不仅为我校师生搭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有力驱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未来,双方将紧密围绕术语体系构建、跨文化叙事创新、数字传播探索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开展务实合作。青年学子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努力破解文化传播瓶颈,挖掘非遗的当代活力,勇担增强文化自信、赋予传统文化更宏阔时代使命的重任,共同书写文化传承创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