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设的决策部署,7月3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艺率调研团队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聚焦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团队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合创新团队、全面依法治市重点课题组成员、团委和期刊社负责同志以及法学院师生代表(含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组成。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滴水云厅,通过沉浸式讲解全面了解临港新片区整体规划与建设成果,全景感知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脉动。
随后,聚焦规则对接与人才培养双主线,调研团队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有关处室的同志开展了深入交流。
沈艺介绍了学校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办学定位和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特色成果。期待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制度性开放中的涉外法治保障疑点,形成决策咨询成果支撑政府治理。沈艺表示双方可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共建实训基地与自贸区法律实务课程,探索双向流动机制,携手打造规则研究、人才培养、实务应用一体化生态。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金贸处、党群部、数据处、综保处等部门负责人分享了目前临港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并表示在国际规则系统对接和深度落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优化、国际仲裁机构引入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同时,结合当前工作中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指出当前亟需高校提供理论与人才支撑,并对未来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后,团队先后走访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跨境数科公司及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实地考察企业出海服务体系、数据跨境流通业务及智慧港口运营模式,为后续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临港新片区在制度型开放中的实践成果与现实需求,为新片区突破国际规则对接难点、完善涉外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实践支撑,不仅深化双方在协同培育涉外法治人才方面的合作,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外法治研究贡献了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