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导读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2025中非投资论坛”在我校顺利举行

作者:来源: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浏览次数:10发布时间:2025-10-29

1025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区域国别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2025中非投资论坛”在我校长宁校区顺利举行。来自外交部非洲司、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湘潭大学、东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大学等对非外交部门、对非研究机构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共同探讨区域国别视角下的中非投资合作及其在非洲发展中的作用,为中非发展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此次论坛以“区域国别视角下的中非投资合作与非洲发展”为主题,响应国家“推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政策,重点围绕非洲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投资环境、中国对非投资对非洲发展的作用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论坛活动为期一天,议程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与主题发言,以及三场分论坛和闭幕总结。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教授主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姜秀珍,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为论坛致辞。


姜秀珍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与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组织团队的努力,并介绍了学校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与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上的成就。她指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中非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学校致力于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服务”三位一体助力中非发展合作。

 


张振克回顾了中国非洲问题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成就,强调区域国别学科在中非合作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鼓励青年学者参与到中非问题的研究当中。他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其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经济贸易领域,中非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表示,中非投资论坛能顺利举办离不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支持与贡献,同时也期待未来更多学术机构与专家共同探讨中非发展的新路径。

 

主旨演讲环节中,外交部非洲司参赞邱先明分析了非洲当前的总体形势、中非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非合作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最新的成果进展,并对我国对非洲53个建交国实施零关税举措进行了专门说明,最后对学术界进一步开展对非洲的研究提出重要建议。


主题发言环节中,多位专家分享了关于中非投资合作的前沿见解。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张振克教授强调不能忽视非洲发展中的中国贡献,注重在国际发展合作的大背景下非洲数字转型的迅速发展,要用发展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非洲,深化与非洲之间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杨宝荣研究员围绕经济环境变化与投资趋势,从国际组织、市场主体等多视角分析非洲经济环境,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探讨非洲投资的行业、政策等关键要点,并且强调经济学研究需全球视角与体系化;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田泽教授从中国对非关键矿产投资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对非矿产的投资情况、企业运营情况,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动因,剖析中国企业在非洲遇到的政治、税收以及用工问题。针对中国对非洲关键矿产投资利益保护面临的地缘竞争、政策动荡、利益失衡及价值链风险等多重挑战,提出立足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政府—企业—国际组织”多元协同体系,形成多边合作网络,健全风险预警体系,搭建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价值链资源等对策建议;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指出一些视频号对非洲过度夸张的宣传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误导,同时指出企业海外投资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简单套用国内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发展,建议中国驻外机构多支持在外投资的中资企业在面对与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及个人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的行动,避免把正常发生的商业纠纷和“外交无小事”联系在一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教授指出目前对非洲投资的许多宏观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国别差异的重要性,因而难以为决策提供精确指导。加强国别研究对于提升中国对非投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至关重要。由此从区域国别研究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对非洲54国投资差异性的理论与方法框架,并说明如何运用该框架评估不同非洲国家在制度、政策、社会等维度的差异,对中资的吸引力、投资进入模式、风险结构和合作前景,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非投资决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三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区域国别差异下的中国对非投资成效与可持续性评估”“区域国别视角下的非洲发展问题研究”以及“非洲区域格局与中国对非投资战略”,各领域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对非投资的影响、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分论坛聚焦区域国别差异下的中国对非投资成效与可持续性评估,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徐美娜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刘爱兰教授主持并点评。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就数据驱动的非洲投资分析方法、跨国减贫机制评估、绿色转型与产业匹配等议题展开交流;第二分论坛聚焦非洲发展问题研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姜璐助理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程迈教授主持并点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气候、数字治理、卫生健康权等主题展开跨学科研讨,尤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对非洲发展的借鉴意义;第三分论坛则深入探讨了非洲区域格局与中国对非投资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副主编安春英编审、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田泽教授主持并点评。讨论的话题涵盖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制度效能、关键矿产价值链竞争格局、数字经济合作机制与能源合作等议题,展示了中非合作多维度、体系化的新趋势。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围绕非洲区域内生发展路径、减贫机制、数字合作、绿色转型、教育治理、产业生态等议题展开了丰富对话,体现出中国学术界对非洲研究的代际传承与方法升级。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非洲国家内部发展阶段、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地缘博弈升温与全球南方崛起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对非合作不能一体化对待,而需嵌入具体国别与区域语境。区域国别研究在其中不仅能提供第一手的制度洞察与文化理解,更能有效连接宏观战略中观政策微观决策的知识通路。

在闭幕式环节,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张振克教授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学术质量与议题前瞻性,指出非洲研究在当前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意义正不断上升。未来,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将继续整合全国研究资源,推动非洲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数字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体系化发展,同时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开展区域国别调查、数据建设与政策评估研究,为国家非洲战略提供更具穿透力的智力支持。

作为论坛承办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近年来围绕经济学+法学+语言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区域国别学科体系,并重点聚焦非洲、中东欧、东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积极参与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体系建设,打造了包括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WTO亚太培训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特色研究网络。非洲研究作为学校区域国别工作的重要方向,已在对非投资风险评估、中国援助效果测度、中非产业合作机制等方面产出一批具有政策价值与实证支撑的研究成果。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中非投资研究的前沿对话,更是一次理论建构与实践反哺的双向激活。会议将助推中国区域国别研究走向战略嵌入、场景落地与数据支撑,也为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发展型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与交流平台。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视觉推荐

影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