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要闻

我校15门课程获得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

作者:来源:教务处浏览次数:10发布时间:2025-08-01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30号),我校申报的《微积分B》等15门课程获得立项。其中,AI+课程5门、产教融合课程5门、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2门、实验实训实践课程3门。

我校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清单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申报类型

课程负责人

1

微积分 B

AI+课程

赵辉

2

数字图像处理

AI+课程

李馨蕾

3

国际贸易

AI+课程

茹玉骢、张运婷

4

人力资源管理

AI+课程

王莉红

5

大学体育(花样跳绳)

AI+课程

洪倩

6

跨文化沟通

产教融合课程

马文杰

7

影视产业经营管理

产教融合课程

程鹏璠

8

智能财务共享服务

产教融合课程

马国杰

9

融合新闻

产教融合课程

雷霖

10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产教融合课程

郝永林

11

国际发展学

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

黄梅波

12

国际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紧缺急需人才领域课程

崔文星

13

基于R语言的投资与实验

实验实训实践课程

刘凌

14

审计案例

实验实训实践课程

王如燕

15

数字营销

实验实训实践课程

张晓灵

 

获得立项课程的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起讫日期为2025年7月到2027年6月。学校将按照立项申报要求,依据申报课程的建设规划和建设任务,切实加强对立项课程建设的管理,落实课程建设经费,做好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和目标。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抓手。学校将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意见》以及《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要求,深度对接国家与地方、行业与产业人才结构、能力、素质需求,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聚焦解决课程内容、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教融合、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程度,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适配度和社会服务贡献度双提升。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视觉推荐

影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