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球胜任力”讲师团走进黄浦区卢湾中学,为七年级全体学生开设全球胜任力主题系列启蒙课程。本次讲师团由国际组织学院(贸易谈判学院)胡勇、卢琦老师,国际经贸规则专业杨亦萌、经济学(国际经济组织人才实验班)黄钰滔和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笔译研究生陈明月同学组成,围绕国际形势与格局、国际组织运作、全球胜任力提升与青年责任等内容,引导初中生初探全球治理的广袤天地。
胡勇老师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全球治理发展趋势的重大科学判断--“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通过中东局势等案例,解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守正义、主持公道,强调中国坚持对话协商、反对武力解决争端,为世界注入“确定性”。胡勇老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实践勾勒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并围绕全球治理与中国青年,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大国担当紧密联系。
卢琦老师以“什么是国际组织”为题,重点介绍了联合国、WTO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宗旨、沿革与职能,强调其在促进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共享决策空间方面的重要使命。卢琦详细介绍了国际组织人才所需的核心素养和关键技能,鼓励同学们:“全球治理舞台需要各行各业人才的智慧合奏,你们今天学习的每一门知识,未来都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陈明月同学讲述了自己赴瑞士日内瓦参加国际组织深度实践研学的见闻和感悟,展示了联合国招聘对“流利英法双语”的要求,介绍了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外交官马连斐坚持学习法语的细节,表示“语言绝不仅是工具,是叩开全球治理大门的基石和密钥”。她希望同学们重视外语学习,为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打好语言基础。
杨亦萌、黄钰滔同学分享了参与2024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暑期学校项目的经历。他们通过“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提高非洲粮食产量并创造循环经济”、“中国企业助力尼日利亚高效转化木薯为汽车燃料及肥料”等案例,展示“中国方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通过讲述模拟中国与阿根廷合作开发锂矿的谈判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在技术转移、生态保护与利益公平分配间寻找平衡点。“三角函数可计算碳排放指标,议论文写作或能助力改写难民政策,你们今天积累的每一点知识,终将汇入解决全球性挑战的海洋。”
卢湾中学教导主任吴元元高度赞赏本次活动:“上经贸大‘全球胜任力’讲师团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贴近学生的案例,为学子打开了眺望世界的窗口。课程不仅传递前沿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种子。讲师们的亲身经历让‘全球胜任力’概念具体可感,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共同未来的热情。这与我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学子的目标高度契合。”
此次卢湾中学之行是上经贸大“全球胜任力”讲师团深耕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重要一站。未来,讲师团将走进更多中小学,为不同学段学生定制课程,点燃更多青少年的“家国情”与“世界心”,未来更好地胜任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