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长汪荣明带队调研法学院,深入了解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以及深化综合改革、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招生就业处、合作交流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法学院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学院领导班子围绕调研主题,特别是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能级等议题,从学院事业发展成就、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及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与会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实际工作,对法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汪荣明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法学院近年来在传承大师精神、建设“精神家园”、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喜人成绩。同时,他就法学院进一步推进学习教育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涉外法治”建设质量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对学院提出的工作建议作出积极回应。
关于推进学习教育工作,汪荣明表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关系事业成败,是抢抓战略机遇、锻造体现办学特色水平“杀手锏”能力的关键。学院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各项工作,找准几个切口小、影响大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举一反三地“解痛点”“疏堵点”“治难点”,展现优良作风,推动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汪荣明表示,我们学校的立校初心和看家本领就是紧密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做好涉外法治等工作是当前学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提升战略服务能级具有特殊意义。他指出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吃透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政策研读,坚持目标导向,找准方向、明确发力点,更好拉长学校“涉外法治”特色长板。二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共享资源。法学院要在学科交叉、政策衔接、合作单位沟通等方面做好协调,促进平台、资源的共享,更好地弘扬涉外法治教育优良传统,彰显相关领域特色优势,更好凝聚校友力量。三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进一步拓宽渠道。学院要用好学校的区位优势,用好上海涉外法学教育的宝贵优质资源,聚焦急需紧缺领域和大家共同关心的议题,优化“同题共答”体制机制,搭建更多产教融合平台,不断拓宽工作协同渠道。
汪荣明强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开拓创新、前景广阔。希望法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尽快点亮学校“涉外法治”这块“金字招牌”,尽快将学校建成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地、决策咨询研究高地、企业出海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