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联合主办的中日国际经济论坛于4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顺利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日两国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机遇。论坛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旨在推动跨文化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陆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何欢浪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何欢浪教授主持。
何欢浪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校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校应用经济学科的发展特色。近年来,我校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拓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不断深化国际化商科教育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商科人才。同时,他提及陆毅教授倡议重启中断多年的中日学术工作坊,肯定了三位日本资深学者参与研讨的里程碑意义,凸显疫情后恢复跨国学术对话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陆毅从宏观视角切入,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技术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强化中日技术协作与知识共享的必要性:他聚焦人工智能对生产力、劳动力市场的双刃剑效应,呼吁学界关注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引文关联性与企业应用差异性,倡导构建兼顾传统与创新、数据规模与专利质量的包容性技术发展路径。
大会主旨演讲(一)环节,由Yan Ma (Kobe University)教授主持。Tomohiko Inui (Gakushuin University)教授围绕“AI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Japan”展开了深入演讲。他提到,人工智能对日本经济影响显著,在制造业改变运营生产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在劳动力市场影响复杂,既取代部分岗位带来就业压力,又催生新兴职业、推动相关岗位工资上升;且企业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需注重适配性以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Morihiro Yomogida (Sophia University)教授以“Carbon Tariffs, Clean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Relocation”为题,聚焦欧盟碳定价相关问题。他通过构建模型,深入分析了碳税对绿色创新、生产转移和最优碳税的影响。研究发现,碳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当碳税增加时,企业为了降低碳排放成本,会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然而,过高的碳税也可能导致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碳税较低的地区,从而影响产业布局。Xiameng Pa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教授围绕“The Impact of China’s Demand on Agri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聚焦中国需求对美国农业结构转型的深层影响,旨在揭示国际贸易如何通过需求冲击重塑土地资源配置、农场规模分化及收入分配格局,为理解全球化下的农业转型提供了新视角。
大会主旨演讲(二)环节,由Lianming Zhu (Osaka University)教授主持。Akira Sasahara (Keio University)教授以“Geopolitical Risk and Corporate Behaviors: Precautionary Buffer or Capital Flight?”为题展开探讨了地缘政治风险(GPR)对企业行为的深远影响。他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敞口,发现企业国际业务(如海外投资)受其影响,且企业反应因规模和地域敞口而异,大型企业能更有效调整供应链。Chengyuan He (Xiamen University)教授围绕“Incomplete Tariff Pass-Through at the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the U.S.-China Trade Dispute”,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及其对企业层面关税转嫁的影响。他从企业层面揭示了企业吸收或转嫁关税成本给消费者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大型企业因议价能力强能更彻底转嫁关税,小型企业议价能力弱、利润低更易自行吸收成本,贸易争端还导致美国小型进口商减少、大型企业主导市场。Tao Zh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教授以“From Instrumentalization to Weaponization: The Optimal Policy Design for TBT”为题,系统探讨了TBT(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政策工具的复杂性及其在多国博弈中的策略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23,000份TBT文件及中美欧典型案例(如欧盟乳制品标准与中国技术准入争议),揭示了TBT从技术规范工具向战略武器转变的内在机制。
本次中日国际经济论坛在我校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我校在国际经济研究与交流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更成为推动中日两国经贸合作与人文交融的重要纽带。作为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地,我校将继续发挥智库优势和桥梁作用,为中日经贸合作注入更多创新活力与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