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11月25日,“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古北校区顺利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祁明,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杨智勇出席研讨会并作工作指导。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兄弟高校专家领导参加研讨交流。会议由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晴晴主持。
祁明致欢迎辞。他首先向莅临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对上海市教委、学生德育发展中心长期以来的关怀指导以及兄弟高校对学校学生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教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完善新时代德育评价体系,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思政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处理好工具性和发展性、单一性和多元性、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性和指导性的关系;应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覆盖等方面下功夫。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能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努力回答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代新人”这一现实之问。
在交流研讨环节,同济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许秀锋、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征春秀、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工党委书记王一林、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周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朱良博分别围绕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思考和本校的实践探索分享了经验做法。
校党委学(研)工部部长缪韵笛作主题汇报,重点介绍了《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实施方案(讨论稿)》。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项目组坚持“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坚持导向性、多元性、发展性原则,在评价内容上,构建了包含突出全体面向人人的“基础指标”、突出学生X个性成长度的“发展指标”以及基于突出表现和负面清单的“附加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着眼于将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集集成数据,生成可视化评价结果。在评价主体上,纳入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4+X”多元评价主体。在结果运用上,注重发挥德育评价的导航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潜质,探索构建与时俱进,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杨智勇从明确评价边界、厘清体制机制、优化内容设计、增值结果运用、完善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在总结点评中以理解标题、找准问题、破解难题、聚焦命题、避免偏题、精准切题“六题”提出明确要求和工作方向。她充分肯定了研讨会的举办成效,希望与会高校以此为契机交流融合、优化升级,继续深化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内涵,用好评价“指挥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答好“题”中之意。
“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是我校承接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校党委学(研)工部结合思政工作时代要求及自身内涵建设发展需求,抽样沪上部分高校在德育评价实践中的已有做法,总结共性特点、剖析主要问题,组织咨询研讨,共同探索新时代德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实现路径。后续,项目组将立足学校实际开展试点工作,及时做好经验总结,不断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