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

热血沸腾 上外贸大学生投身冰壶运动

作者:来源:2014年02月20日 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孙雪莹浏览次数:231发布时间:2014-02-25

最近,远在俄罗斯奋战的中国健儿正在索契冬奥会上为国争光。2月21日,中国男子冰壶队将与瑞典队争夺铜牌,在索契冬奥会上创造历史。在上海,同样为冰壶运动热血沸腾的还有23位大学生,他们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领队兼助理教练张波博士告诉记者,虽然时值寒假,但学生们的状态和冬奥会上的健儿们一样,投身在热火朝天的冰壶运动中。
  引进项目 从零开始
  早上十点,当记者走进位于松江大学城的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冰壶馆时,一名队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瞄准、定向、推壶,他神情淡定,动作沉稳,重达19公斤的冰壶在他的巧劲下,以直线运动方式推到圆心。“漂亮!”大家齐声喊道。
  这支常态化训练的队伍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2年2月,为了加大南方冰上项目的水平,形成南北竞争的格局,由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牵头,从零开始,成立了上海第一支大学生冰壶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
  队里的23位成员都是自发报名而来,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信念,加入到冰壶运动中。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索契冬奥会的举行,冰壶这项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的运动正从默默无闻走向全民关注。
  张波说,作为篮球教师,他是两年前才刚刚接触冰壶运动的。经过一系列培训,他正式加入了冰壶队,参与管理和教学工作。
  经历两年的磨练,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为主力队员的上海市冰壶队曾在2013年1月的全国青年锦标赛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对此,张波相当自豪:“我们的队员悟性很高,训练也是卓有成效的。经过短短两年训练,他们就能去全国参赛了,这相当了不起。”
  遇到瓶颈 积极化解
  冰壶运动“看上去很美”,但也困难重重。
  冰壶队成立之初,队员们训练没有专用场地,只能在大学生体育中心滑冰场的部分区域内训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主任崔树林教授告诉记者:“新队员本来就对规则不熟悉,加上没有合适的场地,冰壶队的水平提高得相当慢。”
  2013年9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斥资300余万元在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建造冰壶训练馆,建筑面积660平方米,长55米、宽12米,含两条标准冰道,可容纳30多人同时训练。“2012年12月,冰壶馆竣工投入使用,每天排满预定,供不应求。同学们终于有了正式的训练场地,能大展拳脚了。”崔树林说。
  硬件问题解决了,但人才、师资等软件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队员的青黄不接就是很大的一个瓶颈。据了解,培养一名相对成熟的队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之后才可以参加正式比赛,优秀的队员还能打入更高级别的赛事。
  “到了大三大四,队员们就面临毕业的压力,要把重心转移到学业或就业实习上。这就意味着,队员刚刚成熟,往往就要退出队伍了。对于人才培养而言,是很大的损失。”崔树林告诉记者,“而下一届的小队员还没有达到可以比赛的水平,到了他们水平提升的时候,又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人员问题目前尚待解决,崔树林也正在向学校申请:“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直研的方法来解决,就是让优秀的冰壶队员直升本校研究生,从而留在本校,使他们的运动生涯得到延续。”
  热血沸腾 投身运动
  冰壶是一项技巧与智慧、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没有任何对抗性的身体接触,但是却对个人判断和团队合作的要求很高。在采访中,和冷静指导的教练们不同,队员们对于冰壶的热爱溢于言表。
  “冰壶运动要注重防守也要安排布局,都非常锻炼人的智商和情商。”队员崔栗溟是学校大二的学生,他认为,胜负名次是次要的,而团队间的合作以及和队友间的友情是他所珍惜的。
  女队队长王雪伊是个典型的“女汉子”。冰壶队刚成立时,王雪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喜欢上了它。由于运动中的特殊技术动作与身体姿势容易引起损伤,亲友们给她“泼冷水”,希望打消她的念头,然而却浇不灭“女汉子”的热情。
  从零基础到目前的女队队长,仅仅经过半年的训练,2013年4月,王雪伊就代表上海队,参加全国女子冰壶冠军赛,并获得第7名的好成绩。而今临近毕业,她坚定地选择了考研,希望能留在学校继续参赛,为了冰壶运动执着前行。
  随着训练的持续和对运动的深入了解,队员们越来越体会到冰壶的魅力。哈尔滨的专业冰壶队队员,来到上海训练,他们充满了好奇;校冰壶队前往加拿大作交流访问,与当地青年队伍切磋,整整10天的训练和比赛,让他们收获颇丰……刘辰浩队员说出了队员们的心声:“虽然冰壶运动会有训练障碍,虽然要面对冰冷的场馆,但这些丝毫不能减弱我们对冰壶运动的热爱,我们的心是热热的。”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视觉推荐

影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