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学校召开首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孙海鸣校长和叶兴国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由叶兴国副校长主持。科研处副处长郭学堂就新一年的工作作了介绍。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一级学科带头人和二级学科带头人、以及宣传部、国际交流处、高等研究院和学报负责人参加会议。
孙海鸣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更名大学之后,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继续坚持申报博士点授予权不动摇,练好内功,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承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能力,又要加强理论思考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课程改革要增加人文素养和宏观思维类的选修课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
孙海鸣强调,要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坚持“入主流、强特色、国际化、谋交叉”的思路。既要坚持外语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以经管法文四大学科为支柱的学科特色,也要有创新性思维,学科特色是通过学科发展凝练出来的,是在学科竞赛中产生的。同时要加强各学科学术成果的宣传,要给各学科公平发展的机会。
孙海鸣校长在会上宣布启动我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蓝皮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这是我校第一本自贸区研究蓝皮书,也将是我校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一本重要成果,他要求相关单位要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通过蓝皮书的发布,体现我校在自贸区研究领域的水平和特色。
叶兴国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我校召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是我校继2005年首次科研工作会议以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讨论,将会在我校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他指出,孙校长提出了学科建设“十二个字”,具体体现为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理论与知识”、“造峰与填谷”、“一强与多强”、“理论与特色”、“能力与素质”、“继承与创新”和“两点与重点”等八大关系,未来几年对我校发展很关键,我们要紧抓机遇,各学科要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并形成相关制度,以推进我校学科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科研处副处长郭学堂重点介绍了2014年科研处将在085工程内涵建设、建章立制、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申报、学术成果对外宣传、以及与校宣传部合作举行我校更名一周年“学术月”等重大学术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孙海鸣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我校更名大学之后,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继续坚持申报博士点授予权不动摇,练好内功,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承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能力,又要加强理论思考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课程改革要增加人文素养和宏观思维类的选修课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
孙海鸣强调,要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坚持“入主流、强特色、国际化、谋交叉”的思路。既要坚持外语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以经管法文四大学科为支柱的学科特色,也要有创新性思维,学科特色是通过学科发展凝练出来的,是在学科竞赛中产生的。同时要加强各学科学术成果的宣传,要给各学科公平发展的机会。
孙海鸣校长在会上宣布启动我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蓝皮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这是我校第一本自贸区研究蓝皮书,也将是我校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一本重要成果,他要求相关单位要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通过蓝皮书的发布,体现我校在自贸区研究领域的水平和特色。
叶兴国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我校召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是我校继2005年首次科研工作会议以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讨论,将会在我校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他指出,孙校长提出了学科建设“十二个字”,具体体现为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理论与知识”、“造峰与填谷”、“一强与多强”、“理论与特色”、“能力与素质”、“继承与创新”和“两点与重点”等八大关系,未来几年对我校发展很关键,我们要紧抓机遇,各学科要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并形成相关制度,以推进我校学科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科研处副处长郭学堂重点介绍了2014年科研处将在085工程内涵建设、建章立制、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申报、学术成果对外宣传、以及与校宣传部合作举行我校更名一周年“学术月”等重大学术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