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

培养“接地气”人才服务自贸区

作者:来源:2013-12-6 解放网-新闻晚报浏览次数:221发布时间:2013-12-11

晚报讯 上海自贸区的建成,使得港口、物流、金融、贸易等多个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催生了大量人才需求。今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上海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联合举办自贸区与人才需求圆桌会,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在自贸区挂牌成立。三方合作将共同研究自贸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和培养路径,将企业急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圆桌会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做了主旨发言。他表示,自贸区的建设对两类人才有巨大需求:一类是国际经贸类专业型人才,另一类是了解跨国公司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级综合性人才。他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跨境交易和跨国管理,因此与贸易相关的全球通用语言、通用工具、通用规则和通用管理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模式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的知识,而是集中体现在对这些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综合和集成。孙校长呼吁,上海高校应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主动对接自贸区的人才需求,培养符合自贸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创业型,特别是“接地气”的本土人才。
  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指出,自贸试验区经贸人才基地将成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人才培训机制的新尝试,是构筑自贸区人才高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面对服务业开放新态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上海分行人力资源总监谭红建议:高校课程应向市场贴近,加强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管控、贸易实务、外语、金融数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贸区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学生进行金融工作实习,就业指导机构为实习提供支持;邀请金融、经济、贸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开展市场热点的相关讲座;加强与海外院校的交流联系。
  圆桌会上,三方签订《经贸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决定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需求白皮书》;每年春季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辐射上海各高校学生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场招聘会;三方共同进行相关专项课题研究。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视觉推荐

影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