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新闻

站在新起点 推进学校新一轮发展——校长孙海鸣就学校转型发展谈战略思路

作者:来源:宣传部浏览次数:16024发布时间:2013-10-08

金秋的校园,更名成功的喜讯还在欢腾,新一轮发展战略已顺势启动。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华丽的转身代表的不仅是校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校层次的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新一轮发展有怎样的规划?9月13日,校长孙海鸣就学校转型发展战略思路接受宣传部工作人员的采访。
                     
                     向多科性教学研究型经贸大学转型

  孙校长的手上捧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着对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的思想和规划。面对采访,他侃侃而谈: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向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函》,函中指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这就宣告我们学校实现了从行业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型。”
  循着学校1960年建立、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孙校长解释了行业性学校的含义;阐述了学校50多年来围绕对外经济与贸易学科,打造学科体系,并形成独特办学模式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教育部批复所指出的“多科”,就是表明:我们学校将不再仅以一、两个学科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目标,而是以若干学科的共同发展来支撑学校发展的学科格局;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并举,要求学校必须教学与科研并重,从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研究方面,我们不仅要从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同时还要建立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所需的,以探索、发现、求真为中心的学术性研究体系。孙校长强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围绕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坚持优化传统特色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加强多科性中其它学科的建设,是学校当前的重要任务。
  由此,学校的学科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学校的学科资源配置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孙校长强调:我们要在“多学科共同发展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实行竞争式校内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以往只倾斜单一学科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多学科齐头并进、交叉相融、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同时改变对基础薄弱的学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做法。
  为此,在构建学科平台建设中,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支持各学科之间的有序竞争;支持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能确立其地位的学科;支持在竞争的基础上涌现出的新兴学科。
  “届时,每一个学科都有争取博士点的权利,我们的总体学科建设水平将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条件。”憧憬学校多科性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愿景,孙校长充满了信心。

                        学生以成才为本 教师以学术为魂

  从跨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孙校长对培养怎样的学生、成就怎样的教师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面对记者提出学校转型后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孙校长抛出了一个大胆的新概念:“学生以成才为本,教师以学术为魂”。
  “作为教学研究型经贸大学的学生,除了应该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比较熟悉多语种沟通能力、比较全面的国际化文化素养、比较扎实的实务能力之外,还应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追求真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孙校长在学生以成才为本的“才”字上赋予了新的内涵。
  他说,当前,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 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技术高新化的趋势,要求高校培养知识结构较为完善的多样性与特色相统一的综合型人才,相对于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定义,我们可将其定义为高水平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第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心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提倡以学术为魂。”
  孙校长指出,教师以学术为魂,将打破传统的科研与教学分开的格局,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的学术创造力。教师以学术为魂,强调教师站在学术的高度看待自身的教学工作,强调教学工作不是工匠式的劳作,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的操作活动,而是充满人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智慧工程,这项工程重视知识建构性,通过对知识进行研究、加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通过课程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广而深的科学世界。
  孙校长指出,在高校,没有学术的支撑,教学会陷于浅表,而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也会缩小其施展的平台。为了加强学术建设,学校将出台鼓励教师注重学术研究的各类制度和政策,制定或修订包括职称评审制度,教师管理办法、科研定额和教学定额计量考评规定等制度。孙校长殷切期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教师,坚守大学的知识品性,坚守以学术为魂的责任。
  “魂是什么?魂是一种精神,是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孙校长最后强调,“学生以成才为本,教师以学术为魂”的观点是“以学生成才为本”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学校转型发展对学生培养规格和教师任职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型、国际化、有特色是我校更名后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新时期中在我校的体现。
  孙校长指出,引入研究型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对学生成才中“才”的观念。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角色意识、学术意识,主动提高学术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积极营造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主动搭建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和多元文化培育的渠道和平台。
  孙校长就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要完善并启动本科教学质量行动计划;要改革完善集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于一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要丰富课程种类与数量,建设一批高质量课程;要继续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现代化实验教学条件和水平;要积极探索并实践小班教学、坐班答疑、导师制等教育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条件和氛围;要继续保留教育资源优先向教学投入的原则,改善师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环境,吸引教师将书房从家中搬入学校;要争取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奖;要建立健全校内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制,不断诊断、发现与改进本科教育问题,确保学校做好本科教育的持久生命力。
  针对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孙校长强调指出,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要加强理论深度,拓展知识宽度,要注重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并举的战略。他要求学校各教学单位:找准定位、厘清思路、科学规划,2014年全面启动人才培养计划。
  采访的问题还在继续,孙校长下一时间段的会议已经开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节奏,孙校长对他研究思考的“学校办学特色问题”、“对2008-2012学校规划定位转型的问题”、“对以四大学科竞争模式为基础配置学科的问题”向记者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约定择日继续采访。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孙校长逻辑缜密,分析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有条不紊,徐徐道来,而其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将育人融入自己事业和生命的那份深深情怀。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视觉推荐

影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