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热举办、全民体育热情高涨之际,我校法学院代表队在体育仲裁模拟庭审辩论赛的赛场也传来捷报。11月15日至16日,首届全国体育仲裁模拟庭审辩论赛在深圳国际仲裁院举行。我校代表队从全国5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全国季军。同时,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指导教师柳菲菲荣膺“优秀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张竞予同学获评“最佳辩手”,实现了赛事成绩与荣誉表彰的全面丰收。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深度报道,进一步彰显了赛事的专业水准与社会影响力。





首届全国体育仲裁模拟庭审辩论赛由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与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仲裁中心承办,深圳国际仲裁院提供支持,是2025年我国体育法治实践的一项开创性专业赛事。本届赛事旨在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体育仲裁庭审场景,提升参赛者的法律素养、辩论能力及体育仲裁实务操作水平,促进体育仲裁知识的普及与交流,发现和培养专业精通、素质过硬的体育仲裁人才,推动体育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


决赛阶段,知名足球运动员孙继海、奥运冠军李娜等体坛名宿现场观赛。我校代表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众知名高校同台竞技,展开了一场场实力与耐力的较量,历经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的鏖战,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挺进半决赛。在半决赛中惜败冠军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获得全国季军。


我校代表队由法学院国际法学系教师柳菲菲担任指导教师,杨学礼(22级本科国际经济法)任学生队长,王恰恰(23级本科国际经济法)、黄书元(23级本科商法)、张竞予(23级本科商法)、李正娴(24级本科国际经济法)任参赛队员。前期准备阶段,各队员在指导教师与领队的协同带领下积极备赛,进行了详实的法律检索积累与严谨的参赛书稿撰写,顺利进入庭辩阶段。现场庭辩阶段,全队团结一致,依据对手书状挑灯夜战,及时调整策略重心;在比赛现场,上场队员面对对手由硕士、博士组成的队伍,敢打敢拼、敢于胜利,促成了我校在本届赛事取得佳绩。值得感谢的是,程慧琳、韩昱轩、张品南、温祖欣、曹菀庭等同学在赛事筹备与组建中也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校代表队凭借扎实积淀与硬核实力,在首届赛事中一举斩获全国季军的亮眼战绩,既是法学院特色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作为法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及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院始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需求,将体育仲裁等新兴法律领域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法律规则运用、实务争议解决等核心能力。
未来,法学院将继续以各类高水平实务赛事为抓手,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需求,持续输送兼具专业深度、国际视野与实务素养的高层次法治人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