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在长宁校区综合楼316会议室举行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来自本市多家企业和律师事务所的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乔宝杰致辞,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事业发展的业界同仁表示感谢,指出学院依托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合研究院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学科特色,并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希望通过校企协同,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智库中心)常务副院长、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夏玮介绍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培养特色。她表示,学院将聚焦涉外知识产权实务、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两大研究方向,推进专业特色课程与实务培训项目。

在研讨环节,行业专家结合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和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交流了真知灼见。研讨会由法学院副院长李磊主持。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高级经济师宋桂芬提出为应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复杂需求,在校培养阶段要着重强化学生的法律基础、培养跨学科思维、融入行业前沿知识并增加实践锻炼等,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开成长空间。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彬认为应重点加强法律英语、国际仲裁相关课程,重视数据合规与AI全生态课程建设;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应联动仲裁机构、律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合作资源开展模拟活动,助力学生实践。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章琦结合学校对外经贸特色,建议要强化“法学+”的复合型培养模式,突出“外经贸”特色,形成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差异化特色化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实践平台建设,并在课程中融入商业与行业逻辑,提高人才对行业的适应性。

上海瓴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思思提出业界对于兼具专业、语言、沟通等能力的人才有迫切需求,同时学生需不断巩固法律底层思维,建议知识产权专硕培养加强以案例为导向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实务胜任力。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高级知识产权师李文红建议通过讲座、案例课程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动,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育。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上海段和段(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律师事务所主任郭国中建议学校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缺口的有机衔接,丰富实务课程,重点加强数据与AI领域的复合型知识拓展。同时,应加强对学生沟通与谈判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语言能力。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海燕建议涉外知识产权专硕需注重体系化培养,强调扎实全面的知识结构是择业基础。她认为,AI生成内容版权、大模型数据合规等前沿问题值得学生深入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许辉猛围绕如何提升学生胜任力,交流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培养的重点是法律底层逻辑、专业实践逻辑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在课程的动态建设上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及时增设实务课程,打造更具实效性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乔檀作总结发言。她表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具有特定的内在属性,专业性更强,复合型要求更高。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研讨,有助于准确把握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培养规律。学院将充分吸收借鉴行业专家的宝贵建议,打造独具上经贸大特色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科技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