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功举办长三角对外经贸合作与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9月27日,长三角对外经贸合作与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高校商务英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教学开放日在我校长宁校区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主办;我校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由上海市外文学会、高校外语院系区域国别与语言战略联盟指导;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郑樑,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外事处处长陈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王立非,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黄建忠以及光明食品集团和华谊集团的代表等出席活动。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教授主持开幕式环节。

沈艺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她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深化长三角商务外语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共生,实现区域内商务外语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位发展,全面服务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商务语言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

 

郑樑在致辞中指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关键区域成立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不仅契合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更是推动语言服务智慧化、产业化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王立非在致辞中强调,专业建设一定要打通校企、校际甚至国际资源的协同合作,建议联合企业、依托企业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请进课堂,加大与企业和行业相互的交流、相互的合作和协同育人的力度,也要邀请企业定期发布真实的项目需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建设围绕项目建设团队,从商业计划书到跨境路演的全程实战来提升我们学生的能力。 

会议的第二个环节为长三角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沈艺、王立非、陈江、华谊集团人事行政中心总监孙爱英、光明食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珏共同按下启动键。郑樑和王立非为首届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主任、副主任、常务理事代表等颁发聘书。

 

会议的第三个环节为“上海市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传播中心”揭牌仪式。陈江发表致辞。他指出,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外事处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携手共建的“上海市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成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此举正是整合政校资源、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有力举措。

 

沈艺、陈江、郑樑、张蔚磊共同为“上海市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传播中心”揭牌。

大会的第四个环节为主旨报告。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主任、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王立非教授作了题为“语言密集型岗位人才需求分析与建议”的报告,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窦心浩教授主持;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黄建忠教授作了“企业出海战略下的人才培养创新”报告,由南京财经大学陈芙蓉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丹弟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商务外语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改革”的报告,由扬州大学高彬教授主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院长张蔚磊教授作了题为“商务外语人才能力标准研制”的报告,并举行了《商务外语人才能力标准》新书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王新文主持。 

王立非教授指出,语言密集型岗位存在两类市场需求:一是“一带一路”语言人才,需精通沿线国家语言,具备中英双语能力和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二是语言科技人才,掌握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语言创新与数字中国发展。对此,高校应增设语言科技专业,强化“小语种+外贸”融合教学;企业应完善人才晋升体系,政府需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

 

黄建忠教授指出,在中美博弈与全球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核心人才短缺的瓶颈。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教融合培育科技创新与管理人才,以产教融合培养产业经营与技术应用人才。同时,应建立多元化市场与供应链机制,应对各类系统性风险,重点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以支撑企业国际化战略。

 

李丹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格局变革背景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对商务外语人才提出更高、更复合型的要求,亟需重构课程体系并推进教学改革。他强调,商务外语教育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汇聚行业资源,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以更好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语言人才的需求。

 


张蔚磊教授在其主旨报告中指出,商务外语人才能力标准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动态且开放的能力指标体系。该标准主要贡献包括: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界定了商务外语人才应具备的五大能力,搭建了对应的理论框架与能力模型,并设计了配套的指标体系。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权威描述语,首次编制出我国商务外语人才能力量表,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大会的第五个环节为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院长圆桌论坛。该论坛设置了三个主题沙龙,十多位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系主任围绕企业出海战略下的语言服务需求与人才培养创新、跨境电商发展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在经贸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经验,碰撞思想。企业出海战略下的语言服务需求与人才培养创新专题,洞察企业国际化征程中语言服务的关键作用;跨境电商发展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专题,揭示跨境电商为语言服务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经贸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与实践专题,展示AI技术为语言服务注入的强劲动力,助力行业升级转型。   


 

  

此次圆桌论坛专家一致认为:商务外语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在人工智能与大国博弈交织的时代,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构专业内涵,让技术成为语言能力的放大器,让文化洞察成为国际性,共同书写商务英语教育的明天。 

大会的第六个环节为高校商务英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教学开放日“示范课程教学工作坊”。该环节向全国教师展示了我院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研讨商务外语一流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数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发展等专题,分享了在课程建设、智慧教学、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帮助全国办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该环节由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院长王玉主持。


会议最后,张蔚磊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四大主旨报告高屋建瓴,为语言服务学科发展指明方向。院长圆桌论坛三大主题精彩纷呈。教学开放日六门示范课程,涵盖跨境电商、商务翻译、文学、商务日语、商务法语、跨文化商务沟通等方向,课程团队运用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实现教学成果与毕业要求精准对接,为“新文科”建设提供证据支撑。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将作为持续深化“校—企—政—研”协同网络、共同推进语言服务学科范式的迭代升级的节点,为全球经贸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具解释力与干预力的学术方案。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