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推进沪喀两地高校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7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海泉赴喀什大学参加2025年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推进会,进一步加强同喀什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及沪喀两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总结共建成果,谋划未来发展。
会议开始,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与喀什大学校长帕力旦·吐尔逊先后发表致辞。孟庆源首先肯定了沪喀两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以来取得的成绩,指出当前喀什既需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硬支撑”,更需要解决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软实力”。希望沪喀两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准政治统领方向、深化人才合作共育、推动教研成果转化,希望广大思政课教师用“身边事”叙“国家情”,肩负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边疆发展实践教育青年的双重使命,用智慧和担当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注入强大生命力。帕力旦·吐尔逊指出,回望合作之路,上海高校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开放的协作胸怀,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成为他们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
交流发言环节,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介绍了合作共建情况,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9所合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作交流发言。刘海泉代表学校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过去一年与喀什大学、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党建、思政课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并且提出了下一步合作设想,将依托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国情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与喀什地区高校合作共建的质效,持续推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等领域的多维度合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会议发布《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合作共建总结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随后,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喀什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1+1”结对仪式正式启动,确立了29对结对帮扶关系。刘海泉入选2025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陶旭杰开展结对帮扶,未来将从思政课课程建设、思政育人、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提升。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喀什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赠送《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勉励两地教师在阅读于漪老师的教育实践中,共同弘扬践行好教育家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会议最后指出,沪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实现从“面对面”向“点对点”的跨越,将以“3+X”模式充分落实“1+1”结对活动。各位参加结对的沪喀高校思政课教师今后要持续深化合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教育智慧。
本次推进会标志着沪喀教育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主动服务援疆,注重发挥思政教育优势,精准开展智力援疆,构建“理论共研、课程共建、师资共育、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续写教育援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