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学院党委赴虹口区开展“行走的党课”活动

为赓续红色血脉,加强作风建设,锤炼党性修养,5月6日下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贸易谈判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前往虹口区多伦路红色街区开展“行走的党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刘素贞,党委副书记、院长应品广,副院长王瑞领,师生党员代表、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教师近30人参加了“行走的党课”活动。

虹口区委党校党建研究室主任潘秦保为学院师生授课。潘秦保以区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资源为基础,围绕“左翼文化对角线”“红色情报对角线”“省委书记对角线”三条主线,带领大家从鲁迅故居出发,经瞿秋白旧居、江苏省委旧址、内山书店旧址、赵世炎旧居和左联纪念馆,最后抵达李白烈士故居。在行走中,学院师生深入了解革命时期党领导文化战线、情报战线和隐蔽战线的工作情况,以及面临的重重考验和艰难困苦,在脚步丈量中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第一站:鲁迅故居—— 革命掩护的温情角落


山阴路132弄9号的鲁迅故居,是此次红色寻访的首站。1933年4月,鲁迅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租下此处,直至1936年逝世都在此居住。故居的布置简单而朴素,却处处彰显着主人的精神风骨。在这里,鲁迅不仅进行文学创作,还曾掩护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为革命保存了重要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站:瞿秋白故居—— 革命战友的深厚情谊 


在潘秦保的引导下,师生从鲁迅故居来到一街之隔的瞿秋白先生旧居。1933年3月,瞿秋白夫妇在鲁迅的帮助下,暂居于山阴路133弄(原东照里)12号的亭子间。虽然居住时间不长,但鲁迅与瞿秋白在这段日子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成为了革命年代同志间真挚情谊的生动写照。


第三站:中共上海区委机关旧址—— 缅怀英烈的英勇事迹


沿着山阴路前行,师生们来到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机关旧址恒丰里。这里曾是党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枢纽,领导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在旧址前,潘秦保讲述了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被捕后英勇就义的故事。陈延年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第四站:内山书店旧址—— 跨国友谊的桥梁纽带


师生们继续前行至四川北路2050号内山书店旧址。鲁迅与内山书店渊源颇深,他在沪生活期间频繁光顾此处,购买大量书籍,书店还在特殊时期成为他的联络站、会客处和避难所。步入书店,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鲁迅与友人交流的场景,感受到中日友好人士在文化交流和革命活动中的深厚情谊。


第五站:赵世炎旧居—— 前赴后继的革命担当

 

在位于多伦路上的赵世炎故居前,潘秦保讲述了陈延年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在陈延年被捕后,赵世炎代理江苏省委书记,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27年7月2日,他在这里被捕,15天后壮烈牺牲。师生们深刻感悟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第六站: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文化战线的革命抗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本次寻访的重要一站。1930年3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馆内陈列的历史资料,详细展现了左联作家们以笔为刀枪,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的场景,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七站:李白烈士故居—— 隐蔽战线的不朽传奇

 

最后一站是李白烈士故居。潘秦保详细讲述了李白烈士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守党的秘密,顽强抗争的英勇事迹。故居内陈列的电台、发报机等实物,见证了李白在隐蔽战线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烈士虽然牺牲,但电波永不消逝,烈士精神永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通过此次“行走的党课”活动,师生们对上海这座初心之地、光荣之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将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优良作风,实干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