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加强国际经贸青年学者与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6月17-18日,在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指导下,由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处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具体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次论坛收到全国60余所高校的120余篇学术论文,经过严格评审,入选论文50余篇。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全国30多所院校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百余人出席本次盛会。
开幕式上,汪荣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经贸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研究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我校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聚焦对外经贸领域的高校,正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发展合作-国际治理”为主线,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学科群。在此背景下,第七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及时召开并将主题确定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显得尤为必要。他表示,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学术论坛上充分交流,既能碰撞出更多新的思想火花,又能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增进友谊,共同为助推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6月17日上午举行的主题演讲分别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建忠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钱学锋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代中强教授主持。大会主题演讲上半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彭水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钱学锋教授先后围绕“相互依存与脱钩代价”“价值链视角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与协调发展”“‘友岸外包’的经济成本与中国的双循环战略”等问题进行主旨发言。
主题演讲下半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鲍晓华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教授、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勇兵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施炳展教授先后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跨国并购”“非洲债务问题及中国主权债务治理”“地理距离、经济社会联系与中国城市群融合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从全球化到共同富裕”“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分工链条”“How do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 China’s import”“排污费上调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人员流动与贸易质量”等问题进行主旨发言。
6月17日下午,会议组织了三场青年学者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一)会场中,各专家学者就“贸易自由化、技能互补性与异质劳动力在企业间的再配置”“地缘政治风险下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脆弱性与权力结构的视角”“提信心与稳外贸:关税不确定性的社会学习”“贸易自由化与消费不平等”“Trade liberalization,resources reallocation, and rise of superstar importers in China”“数字贸易壁垒、生活成本和消费者福利”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钱学锋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鲍晓华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勇兵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教授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发言作了精彩的点评。
平行论坛(二)会场中,各专家学者就“数字贸易发展与企业劳动力就业:创造还是替代”“Uncertainty ad importing diversification”“工业智能化、竞争优势重塑与福利效应分析”“丝路班列对中国产品出口的直接作用及溢出效应”“环境规制、企业GVC生产跨度与延链补链”“本土产业链冲击与出口增长”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车翼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孙楚仁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蒋为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
平行论坛(三)会场中,各专家学者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异质性深化与跨国并购意愿”“机器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企业中间品全球采购的福利效应”“非位似偏好、工业机器人与异质性消费者福利”“数字贸易限制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施炳展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铁瑛研究员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发言作了精彩的点评。
当天晚上举行了期刊、出版社责编与作者互动专题,由我校学术期刊社副社长高运胜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莹编辑,《China & World Economy》编辑部宋锦主任,《世界经济》编辑部王徽编辑,《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张薇主任,《财经研究》编辑部邱国景副主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部张建华主任作了详细的期刊介绍并对与会人员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本次论坛入选的36篇博士生论文在6月18日上午举行的八场平行论坛中进行宣讲。与会青年专家学者就贸易与创新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全球价值链与全球产业分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球经贸关系重塑与全球治理研究等专题展开交流讨论。同时,我校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何茜茜、谢佳婷,硕士研究生朱颖、陈文杰分别就“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韧性提升一来自中国企业全球价值”“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垄断”“命令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异质性生产率效应——来自中国二氧化硫减排政策的证据”“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出口——基于两化融合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等主题进行了发言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我校史龙祥教授主持,他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期待这次会议能够为国际经贸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代中强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投稿论文数量大幅增长,宣讲论文质量不断提升,众多专家学者齐聚松江,为大家提供了思路开阔、逻辑严密、见解独到的精彩观点与见解。他回顾了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会专家学者提供的真知灼见和学界同仁对此次学术论坛提供的学术正能量表示感谢。他表示,这次会议不仅推动了国际经贸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在今后的学术交流中,能够继续加强青年学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最后,下一届论坛的承办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孙楚仁教授作为代表致辞并发起第八届会议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