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2022年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总结及推进会在线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吴毅受邀参会,并围绕“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发表主旨演讲。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副主任夏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浦跃朴、项目服务方中科浩博国际教育董事长孙中雯等项目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杜柯伟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就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国加强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在讲话中,杜主任特别提及我校积极扩大人才培养蓄水池的工作思路,肯定了我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成果,认为成效斐然。
陈大立针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工作思路。一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将二十大报告精神细化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二是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人才观;三是注重创新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
吴毅介绍了我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特色,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自2020年入选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机制,成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方案》,积极探索本硕博高度衔接、中英法三语结合、中外高校和国际组织联合培养、特色课程与拓展活动紧密结合、全日制培养和社会化培训相互支撑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以来,累计已有900余人次参与“全球治理”线上课程学习;选拔推荐100余名优秀学生参加全球胜任力实践训练营,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获得国际组织实习推荐信;面向150余名骨干教师开展教师发展培训。此外,每年组织“国际组织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学校将会进一步“练内功”“借外力”,持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同时,学校还将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各类协会、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专家网络”,为学生“走出去”创造更多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