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

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深化落实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培育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经贸人才和服务贸易强国建设中收获了新成果,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2019年,学校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2020年,学校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检验初心使命。2021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加强统筹谋划、突出分类指导、积极创新实践、坚持融合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研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及班子成员之间定期沟通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班子成员密切协同的工作格局,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把坚持“四个服务”的要求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不断提高统筹谋划引领发展、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修订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建立“重大问题专题研究、重点工作定期推进、重要事项专题汇报”的长效运行机制,做到上级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学习传达,并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学校举行“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 

3.夯实院系党建基础。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定《新时代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攀登”“先锋”“红领”“筑力”计划,对标“五个到位”和“七个有力”的标准,实施党组织标杆创建行动和党建品牌引领行动,在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示范单位和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选树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基层党组织、样板支部,将各级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推进“一支部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打造一批叫得响、拿得出、传得开的党建品牌项目,“红色育人课堂”“初心讲堂”“移动的党课”“悦读经典”等品牌项目形成广泛辐射影响。加强校内外党建阵地建设,获批建成1个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示范性党建服务中心、1个新时代上海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分基地,联动“理享家”学生社区党建服务分中心和“红领驿家”教师人才公寓党建服务分中心以及N个二级单位党员活动室、党员服务岗,打造“1+1+2+N”党建阵地体系,构建“党建服务阵地+创新实践基地+红色育人高地”。

4.发挥支部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推动落实将党支部建在系、专业、班级上,并根据重大任务建立临时党支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建设“书记大讲堂”“红领”工作室、组织员工作坊、支部书记沙龙等项目,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扎实推进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发挥党务工作者的“头雁”效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荣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教工党支部工作案例特色作品奖;学生获得首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用干部,既立足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又立足当前实际工作需求,加强前瞻布局、统筹谋划,坚持知事识人、事业为上,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干实效,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序推进二级单位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推进二级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推进实施干部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优化干部考核,突出实绩导向,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挂职锻炼、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等途径加强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注重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


学校举办期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

 

二、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1.着力构建“一二三四五”大思政格局。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为一条主线,从学校和院系纵横两个维度同时发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三大育人阵地,以四大工程“固本工程”“聚力工程”“引领工程”“发展工程”为着力点,整合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校外导师“五支育人队伍”协同育人;以学生为圆心,以十育人为半径,推动校院两级、师生双方、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构筑“三圈三全育人同心圆”。



学校举行“三全育人”建设推进会 

2.着力打造“一体四翼”课程思政体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遵循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原则,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为“体”,以“中国系列”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为“翼”的“一体四翼”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注重挖掘不同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以知识教育来支撑价值引导,以价值引导来引领知识传授,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周汉民教授为《开放中国》课程作首场授课 

3.着力拓展全过程育人平台。不断加强以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思政教育和毕业离校教育为三阶的全过程育人平台,以“初心讲堂”“悦读经典”为特色的理论学习平台,以“家校共育”为延伸的合力育人平台,以“筑梦工程”为代表的资助育人平台,以“心理健康月”和日常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为支持的心理健康保障平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同时,致力于拓展以“实践基地”“学科赛事”为代表的专业能力实践平台,以“行走的课堂”为代表的社会实践平台,以易班为代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梦享家”“创享家”“悦享家”“理享家”为特色的社区文化平台,以“古北620”“博实班”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CLC”课程为代表的劳动教育实践系列平台,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举办“走乡镇看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社会实践分享会

4.着力打造精品育人项目。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批建设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项目,相关成果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获批教育部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设单位;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获批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学校辅导员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双巡”活动上海巡讲团选拔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上海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学校承办第十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荣获上海市心理抗疫先进集体。

学校举办“追寻百年足迹传承伟大精神”分享会


面向未来,学校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从严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实际行动确保“十四五”开新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级和办学治校水平,为服务国家和上海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