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研究生院校庆系列活动、研究生高端学术文化品牌活动“学术中国”(第一季)的终场讲座在信息楼503会议室直播完成。系列活动共包含四期学术讲座,历时1个月,共吸引了2.5万余人次师生在线收看。
学校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齐佳音教授在终场讲座中作了题为《数据+Or知识+,大数据 Or 小数据?浅谈研究逻辑》的学术报告。齐佳音教授以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为案例,回应了当前在数据驱动的决策创新领域的研究逻辑问题,对于该领域的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参考。
学校国际经贸研究所所长、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梅波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及其改革》的学术讲座。黄梅波教授在剖析了发达援助国及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新兴援助国及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并用详实的数据对中国对外援助的有效性作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对外援助应坚持的原则和加强对外援助管理的建议。
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宜航教授作了题为《国家与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再思考》的学术报告。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及其主要问题、增长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观点等五个方面做了阐述。邵宜航教授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国家的自主性作用。要进一步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别在创造高端制造比较优势,推进国防研发与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型塑集聚创新潜力的社会结构等方面应充分发挥国家积极作用。
研究生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建忠教授作了题为《“疫情热”下中国开放经济的“冷思考”》的学术报告。黄建忠教授在讲座中围绕后疫情期的全球化走向,对三点问题进行“冷思考”:一是战略机遇期终结了吗?二是技术革命非普惠性是如何增强的?三是中美战略竞合的前景如何?黄建忠教授通过反思上述问题,提出我国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增强经济增长的韧性,建立安全的供应链与稳定的产业链,在危机中寻求新机,在变局中开辟新局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学术中国”(第一季)由研究生院、科研处、“博闻讲堂”联合推出,依托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和名师团队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以迎接校庆为契机,进一步浓厚校园学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