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作诗,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这是人文社会科学部教师孙益波开设的《古诗词鉴赏》课程的一种新做法。
孙益波老师认为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精华,但是如何让00后的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他充分发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授课模式,在课堂上讲解古诗词蕴含的家国情怀,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鼓励每位同学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用同样的题目、同样的字数,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通过这种方式同古人对话,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虽然这些诗词并不那么工整,但是却是一种能够让他们走近诗歌,领悟诗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的方法。”孙老师如是说。他把学生自己做的诗词集结成册,命名为《思源酬唱集》。
这门《古诗词鉴赏》课不仅在我校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作为我校的在线课程上线之后,目前已经有2500多名学生选修,选课院校多达26个省市。4月15日,《周到上海》以《穿越时空的对话——看大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诗句与古诗来一次对话》为题,报道了孙益波老师的《古诗词鉴赏》课程,成为当天《周到上海》点击数和影响力第一位的报道。
周到上海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F8B85FE7DF6C306C876DBE4949FC3DDC11B6BDE2F4B60DACBEE06D570AE0A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