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堂上铸造灵魂的“工程师”——记我校2017年教学标兵、统计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郑戟明

郑戟明老师199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工程硕士学位。历任上海工业大学基础教学部、机械自动化学院教师,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中心教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计算机教学部教师,现任我校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研究,主讲:计算机应用基础(III)等课程。参与编写了三本教材:《数据库前台开发环境》、《Python程序设计教程》、《Excel商务应用与建模》,参加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以及我校教改项目——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跨专业的知识储备,二十八年的教学经验,郑戟明老师的计算机课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备受师生好评,郑老师也因此荣获了学校2017年教学标兵称号。郑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和平允,对于参加此次评比,他的初衷是在计算机课堂之外,学习其他专业教师的更多优秀教学经验。



因材施教,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教材与教学齐头并进,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郑老师二十八载深耕教学一线,教学任务涵盖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和统计与信息学院专业课,忙碌起来每周授课数量达到18-20节。百忙之中,郑老师还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持续编纂更加新颖实用的教材。计算机学科更新换代快,教材与讲义隔一两年便要重新选取和编写,郑戟明老师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着这些工作。他参与了《Excel商务应用与建模》教材的编写,还是我校必修课教学用书《Python程序设计教程》和其他相关课程教材《数据库前台开发环境》的副主编。他编写的这些教材,快捷好用,简单易上手。尤其是教材《数据库前台开发环境》,在郭新顺老师领头和指导下,编写的逻辑方法别具一格。不同于其他教材操作部分知识体系分类归整,这本教程操作部分的编写是以程序做出为脉络。这也就意味着,使用本书的学生,在向着做出程序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每完成一步,便掌握了部分操作知识,逐渐完善程序系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对于初学者入门更有帮助,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材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去编排,同学们在上了第一节课之后就能看到自己的系统运行起来,之后不断地完善系统,每做一步都会有新鲜感,同学们有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拓展,有的参加了市级、国家级的竞赛,有的把自己编写的程序运用于创业。”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换代尤为频繁,教材《Python程序设计课程》适时加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新兴技术内容,这些技术手段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难,可是被编入教材,需要极高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案例的选取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郑老师对于对于编进教材的每个新知识点,进行了大量文献资料研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入了与知识点契合度高、与专业相关性强的一些案例。在他看来,这项工作“具有挑战性但很值得去做”。

教学结合专业特性,打造我校学生“专属”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不只是编程语言、数字代码,是一门综合应用的学科。由于硕士学习的是经济管理专业,郑老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里结合了经济学知识点,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加入了经济学案例,“以往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设计函数或数学公式,稍显枯燥,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就会尝试着加入一些联系实际的案例,比如商业折扣、高铁运行、纳税等。这种更有代入感的学习,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了。”例如他正在教授的“SAP ERP模拟”这门课,模拟了企业的真实案例,涉及采购、存储、会计等一系列综合应用的知识,有学生对SAP ERP模拟系统熟练掌握,在应聘世界500强企业时拔得头筹。

教学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郑老师在计算机课程素材选取上挑选了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千字文”,在程序设计课上引进古代算法案例,在Excel操作教学中使用宏观经济数据。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先贤的智慧,深切地体会到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学生是主体,我是辅助的角色。”为照顾到计算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郑老师坚持在业余时间为这些学生开设基础班。关怀疏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懈钻研的精神,郑老师一直在践行。

谦和笃行,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讲授计算机类课程,郑老师丝毫没有给人不苟言笑的印象,相反,清和平允的谈吐风格,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如沐春风。在近三年的评教中,郑戟明老师平均得分为4.86,这与他的教学理念密不可分。他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待学生要平等尊重,师生互相监督。”每次上课之前,他都要把教案重新温习一遍,做好十足的备课,以保证上课不出分毫差错。对此,他解释道:“如果在课上出现差错,尤其是最初的几节课,会让学生对老师存疑,这种不认可不利于学生之后的顺畅学习。”他总是笑眯眯的耐心解答各种问题,“把学生当作大人”,郑戟明老师如是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郑老师的这种平等相待还体现在机房站立授课的习惯,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而适时调整讲课进度。

笃出诚美,慎终宜令。对学生温柔以待,对自己分外严苛。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郑老师没有一丝的懈怠。即使是上了很多年的课,每次上课前郑老师都要再认真地备一遍课,自己再操作一遍,防止课上出现差错。“现在计算机系统基本上两年一换,更改教学内容、重新制作课件是经常的事情……”繁忙的课时安排、经常更新的课件,善始善终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来说并非易事,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改进,一套程序才能完整运行,一堂课程才能收获成效。

求实创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考虑到计算机是典型应用学科的这一特性,郑老师格外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他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参与校外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之中。在给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实验班的学生上课过程中,他会援引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来讲授计算机知识,并且推荐给学生一些练习,以此对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而对于选修课考试,郑老师允许学生参考文献资料,这是出于对未来工作中应用重于知识储备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

郑戟明老师不仅秉承学以致用的理念,还恪守与时俱进的精神,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及时地反映在教材与教学之中。他在与松江区政府网站、松江科委的合作研究中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些部分与现实生活已经脱节,一些课程体系内容在社会中已不再适用。为了逐渐跟上外界迅速变化的节奏,郑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在进行相应地调整。“在大学里,大家在专注于课本学习的同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知,以及对目前计算机程序发展形势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让学生接触到应用平台最前沿的知识,他选择在MySQL这门课程上使用最新版的软件,这也就意味着,他又要重头开始准备全新的课件了。在郑老师看来,“滞后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通过课堂向学生介绍行业前沿的动向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为融入工作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郑老师来说,“荣业所基,藉甚无竟”,他一直都在虚心学习的路上,用自己的软语温言,感化每一位学生;用刻画入微的教学,传达计算机课程的魅力。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