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7日,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外贸转型与发展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和我校共同指导,由我校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贸研究所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主办。校长孙海鸣致欢迎词,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代表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致辞,副校长聂清、徐永林分别主持会议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学校科研处郭学堂副处长、张翼飞副处长参加会议。来自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办、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辽宁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台湾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的130多名学术名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
会议围绕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外贸转型和发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赵忠秀副校长围绕区域与多边的互动关系,主要讨论了APEC北京峰会对于中国国际贸易地位和发展前景的积极意义;南开大学佟家栋副校长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讨论了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转变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办事处张国庆司长,主要针对目前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了开放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应对策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则结合1990-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和双边贸易关系,讨论了政治关系与双边贸易的关联关系,试图对新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南开大学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教授结合当前世界各国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议,讨论了我国国际贸易转型的问题;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的熊正一教授结合太阳花运动,讨论了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前景与意义;我校国际经贸学院黄建忠院长则结合服务贸易开放度评价体系,研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双边贸易协议中的合理排序问题。
在国际贸易学科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院校的院长和系主任,主要围绕新条件下的国际经贸学科人才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以及教学和科研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平行论坛环节,来自国际贸易学界的8位知名学者分别围绕“经济转型与出口结构转型”和“要素价格上升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发表了演讲。在27日的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环节,来自全国高校的24名国际经贸学界的青年骨干学者,分别就生产分段化、结构转换和收入分配、空间异质性、企业组织与比较优势、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与实证、技术溢出、创新与贸易等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来自我校国际经贸学院的赵红军教授、国际经贸研究所孙楚仁研究员、国际经贸学院的史龙祥副教授、凌海涛博士、章韬副教授、何欢浪副教授、赵瑞丽研究生等也分别在平行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中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条件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该会对于厘清当前学界思路,明确我国开放经济阶段外贸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如何在经济转型和要素价格上升背景下进行出口转型和外贸发展战略转变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学者们在论文报告、平行论坛和论文报告环节,也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国际经贸理论和研究创新观点,这些研讨对于提升我校应用经济学科与全国国际经贸学界的交流、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我校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会议围绕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外贸转型和发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赵忠秀副校长围绕区域与多边的互动关系,主要讨论了APEC北京峰会对于中国国际贸易地位和发展前景的积极意义;南开大学佟家栋副校长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讨论了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转变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办事处张国庆司长,主要针对目前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了开放经济新形势下的中国外贸应对策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则结合1990-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和双边贸易关系,讨论了政治关系与双边贸易的关联关系,试图对新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南开大学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教授结合当前世界各国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议,讨论了我国国际贸易转型的问题;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的熊正一教授结合太阳花运动,讨论了大陆和台湾的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前景与意义;我校国际经贸学院黄建忠院长则结合服务贸易开放度评价体系,研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双边贸易协议中的合理排序问题。
在国际贸易学科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院校的院长和系主任,主要围绕新条件下的国际经贸学科人才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以及教学和科研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平行论坛环节,来自国际贸易学界的8位知名学者分别围绕“经济转型与出口结构转型”和“要素价格上升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发表了演讲。在27日的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环节,来自全国高校的24名国际经贸学界的青年骨干学者,分别就生产分段化、结构转换和收入分配、空间异质性、企业组织与比较优势、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与实证、技术溢出、创新与贸易等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来自我校国际经贸学院的赵红军教授、国际经贸研究所孙楚仁研究员、国际经贸学院的史龙祥副教授、凌海涛博士、章韬副教授、何欢浪副教授、赵瑞丽研究生等也分别在平行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中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此次会议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条件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该会对于厘清当前学界思路,明确我国开放经济阶段外贸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如何在经济转型和要素价格上升背景下进行出口转型和外贸发展战略转变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学者们在论文报告、平行论坛和论文报告环节,也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国际经贸理论和研究创新观点,这些研讨对于提升我校应用经济学科与全国国际经贸学界的交流、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我校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