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战略和国际贸易中心战略政策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4月12日下午,我校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03举行了“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经济与贸易结构调整”政策报告会,本次报告会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上半场由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APEC研究院院长盛斌教授主持,张幼文教授报告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贸易竞争力的评估方法”。盛斌教授报告了“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与中国深化经济改革”,从全球价值链治理到全球贸易治理呼吁着贸易投资新规则,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日、德)是全球“区域性”价值链的核心国与主要受益国,并主导着当前全球高标准FTAs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制定与实施,面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中国要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新评估与制定贸易政策。沈玉良教授报告了“中国外商投资制度现状与改革方向”,外商投资政策演变的核心:从政策优惠到制度规范、从政策到法规的演变,建议全面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符措施的先行先试、竞争中立制度、特别行业的先行先试。殷德生教授报告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金融开放的路径与次序”。
  下半场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教授主持,葛嬴教授报告了“State-capital-labor Relationship in GVC”。朱希伟教授报告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地理”,本文发现即使没有贸易成本的下降,技术进步也可以解释劳动力要素的集聚。孙楚仁副研究员报告了“克拉运河和自贸区建设对上海、新加坡和香港区域贸易中心地位的影响”,报告认为克拉运河将加强中国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经贸联系,将减少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造成对中国扼制的危险,将减少新加坡收入、降低其地位。
  本次政策报告会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关注,每次报告都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思考。《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就本次报告会进行了报道。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