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老外看得懂 街头巷尾挑错记

3月27日上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20多名学生来到南京西路,被分为两人一组,一个找文字和负责记录,另一个拍照。他们就像啄木鸟一样,对公共场所的文字、标志进行纠错。
  与此同时,在全市18个区县的20个重要商业街区、公共场所,还有19个这样的“啄木鸟”分队在行动。杨羡之杨汶

  现场直击

  困难遭到拒绝是常事

  陈怡如以及她的队友向威力分别是一个戴眼镜的文静小姑娘和一个脸庞还稍显稚嫩的青涩小男生,记者随同他们一起来到众多白领休闲购物的久光百货,不过虽然担当的是啄木鸟的角色,但组员们一进门就遇到了些困难。当向威力想用照相机拍下久光门口的标识牌时,刚举起相机就被保安挡住了镜头,“你们是哪里的?拍什么呢?”陈怡如指了指胸前挂着的吊牌,笑着说,“我们是上海市语言委员会的志愿者,世博会要召开了,我们想到你们这拍下一些文字,看看有没有错误。”保安示意要找负责人通过才行,不过遗憾的是,负责人的答复是“找错行,拍照不行。”可是没有照片,组员们怎么拿回去比照是对是错呢?“或许商场有它自己的规矩吧。”陈怡如失落的说。
  同样的情况,其他成员也都遇到过,但最让大家揪心的是一颗热忱的心有时也会遭到一些冷眼,采点陕西北路的陆婧艺表示,“我们本来想去某个饭店看看菜谱上的菜单有无问题,但是店员斜眼来了一句‘没有菜谱,看什么看’,态度十分不友善。”

  纠错已经成为日常习惯

  “咦?英文字母i字上的一点怎么不见了?”陈怡如指着一块大理石大叫道,过了一会儿,她又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大概是被人抠掉了,或者是时间长脱落了。”原本记者以为被商场拒绝后的陈怡如和向威力会失望地打道回府,但是没想到出久光后,他们在沿街找起了错误来,“任务总是要完成的,而且我们不准备回家,我们决定去找其他队员一起找错。”陈怡如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受过培训,而且也参加过几次纠错活动,现在纠错仿佛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以前走在路上,对周围那些出现过的文字看看也就算了,但现在我都会特别注意单词是否拼对,文字是否有错误,出去吃饭菜谱也要看个老半天,朋友们都说我快走火入魔了。”陈怡如笑着说。
  采访中,队员们的火眼金睛以及超常的记忆力着实让记者印象深刻,“小心碰头”在梅龙镇广场是MINDYOURHEAD,在金鹰广场却是Cautions了,恒隆广场里这边的消防栓是FIREHOSEREEL,在另一个楼面怎么变FIREHYDRANT了,“应该都统一一下的吧?”面对不同的英文写法,陈怡如和向威力开始讨论了起来。
  到了中午,队员们在快餐店里匆匆打发完中饭后又开始“工作”了起来,当看到“手抓”饼被写成handcakeeatwithhand时,陈怡如又兴奋地叫起来,“这是中式英文,太好了,又抓到一个。”就这样,大家一直到了下午3点半才回家,整整忙碌了6个小时。

  回访纠正效果明显

  “你们看,这就是上次我们检查出来的错误,现在已经改了。”随着志愿者指引的方向,南京西路上一家标有“Children’sfood(儿童食品)”的商店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原来,这家商店原本的英文标注为“Childrensfood”,志愿者在之前的调查中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Children(儿童们)本来就是复词,如果是儿童的食品,不能直接添加s,应该加个’号才行,”来自外贸学院的陈梦洁说。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刚向记者介绍道,该商店知道出错之后,在一周之内便及时改正。仔细观看这个英文词组,那个’符号相对于其他略显陈旧的英文字母,确实拥有几分与众不同的亮丽。
  据市语委夏瑛介绍,之前几次调查中发现的错误,一般都会在两周之内得到纠正,“主要视通知时间而定,一般的场所收到情况的两三天内就会立刻改正”。

  错误

  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蟹粉小笼?

  “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是什么?翻开餐厅的菜单,看到这样的一道菜肴,不仅外国游客,甚至连中国人都可能大吃一惊,什么地方出的特色菜?

  这是志愿者在松江区中山中路商业街的某家餐馆内,发现的一个错误,“蟹粉小笼”下面的英文翻译赫然标注着“crab pink and smalbasket”,让志愿者啼笑皆非的同时,也为外国游客捏了一把汗,“难道让他们吃篮子和添加色素的螃蟹吗?”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同学笑道。而类似中国的这种特色小吃,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直接音译为“xiefenxiao long”或“shie fen shiaolong”,“有中国特色的食物,直接翻译是无法表达原汁原味的意思的,标注拼音,老外点菜时服务员介绍其制作的材料,这样更为恰当。”随同纠错的一位中英文专家说。

  在吴江路街面的某家屈臣氏,“men’shealth(男士健康)”被标注成“mens”;南京路步行街上某商厦的英文店招牌上写着“CommercialBuilding”,而“CommercialBuilding”是指“商业用地”,其实译成“DepartmentStore”(百货公司)即可;南京西路的波特曼大酒店入口的静安区指示地图上,南京西路直接被音译为“nanjingxilu”,制作人员连简单的“westnanjingroad”都没有做出翻译;更有甚者,志愿者甚至在某座大桥上看到这样的一块英文标牌:“DoNotDriveFatigue”(别驾驶疲劳),“疲劳”怎么还能够“驾驶”?志愿者看了中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严禁疲劳驾驶”。

  歧义

  公厕不应该是W.C.

  现在对于公厕的翻译,似乎各大酒店都将W.C.作为通译,或许谁都不曾想到,如此司空见惯的一个单词简写,也并不恰当。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公厕的英译,通用的标准翻译为Toilet(盥洗室、厕所),美国人的习惯用法是RestRoom,像W.C.的说法在欧美国家已经不使用。此次纠错行动中,类似“公厕”这种英文词组本身并没有错误,却因为使用不当引起歧义的现象同样存在。

  红茶被翻译为“Redtea”,正解却应该为“Blacktea”;“Wineshop”在英语里面的意思是“酒店”,专指卖酒的地方,而汉语中的“酒店”,是指吃饭的地方,与英语里的“饭店”同一个意思;“servicestation”是加油站而并非“服务站”;不能将“dressingroom”当成试衣室或更衣室,应该是化妆室……志愿者在纠错过程中,面对这些“莫名其妙”摆放的英文,显得挠头不已。
  某风景点的路口指示牌上,中文标语为“禁止车辆通行”,而英文标语却是“NO ENTER”,译为“禁止入内”,外国游客于是对于该景区“望而止步”,这是来自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刘珊外出游玩时,碰到的一起由歧义英文引发的闹剧。“意思没错却用错地方的英文,其实很可能闹出更大的笑话,应该说更要加大力度‘揪’出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柴民

新闻排行